大众点评VS高德, 餐饮AI评价真能让你吃上好饭吗?
美团旗下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高德地图则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一个把堂食体验搬上外卖平台、主打AI与真实,一个强调“用户行为+信用加权”,旨在重塑本地生活信用秩序。两大巨头看似各走一路,实则都折射出一个问题:在外卖和本地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消费者信赖。
AI加持的“品质外卖”
据大众点评方面披露,“品质外卖”已全面覆盖必吃榜、黑珍珠,以及高星酒店、宝藏小店等各类优质堂食餐厅。截至9月10日,全国超1400家2025“必吃榜”上榜餐厅、近30家2025“黑珍珠”上榜餐厅以及近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均已入驻大众点评“品质外卖”。
这意味着,过去需要排队数小时的优质餐厅,如今“30分钟外卖送到家门口”。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大众点评累计沉淀3.63亿条真实评价,日均“带图评价”浏览量同比上升11%,优先查看差评的用户数同比提升36%。这说明,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并非口号,大家在意的不只是“吃饱”,而是“吃得安心、吃得讲究”。
“只要不‘内卷’、不拉踩、不爬数据,我们欢迎更多公司进入社会休闲餐饮评价体系建设中来。”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根据顾客真实评分、商家真实运营情况不断邀请更多餐厅加入,争取让全国所有高分堂食餐厅,都能为用户提供到店、到家的全面服务。
美团官微「美团Meituan」发布消息称,美团C端AI智能体服务也将于一周内发布,目前正在“封楼测试”阶段。此外,9月10日,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入口,将发放2500万张不同种类的大额“品质外卖”消费券。
不难看出,大众点评此番“重启”品质外卖,并不仅是重推一个入口,而是依托自研大模型剔除虚假数据、精准推荐高分餐厅,让AI成为消费者挑选外卖的“可靠参谋”。
品质外卖不仅是平台的生意,更是餐饮业数字化升级的缩影。正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所言:“即时零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可以消解零售鸿沟,实现互补共赢。”
高德的“扫街反击”
9月10日,阿里巴巴在杭州高调召开发布会,推出“高德扫街榜”。高德地图App显示,新功能“高德扫街榜”已上线。该榜单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种业态。
与大众点评线上线下“一体两翼”的逻辑不同,高德的切入点是“信用”。在发布会现场,高德CEO郭宁也明确表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通过“扫街榜”,高德试图摆脱餐饮评价长期以来的“刷分怪圈”。榜单依据用户真实行为生成:有专程赶路的“轮胎磨损榜”,有多次复购的“回头客榜”,还有“本地人爱去”榜,动态数据每日更新。
更重要的是,高德首次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加权,让评价不仅仅是“分数”,而是用户信用背书。这对餐饮商户而言,意味着长期可靠的信用资产,而非一次性流量。
与此同时,高德还甩出“真金白银”。郭宁介绍,“扫街榜”希望每天为全国线下店铺多带去1000万消费者,每天为小店带来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解决“酒香也怕巷子深”难题,为更多商家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同时,高德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10亿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希望每天能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品质&信用,线上&线下
同一天内,美团和阿里分别在“品质”和“信用”上打响了AI赋能的第一枪。
前者强调高分餐厅的堂食外卖化,后者强调用户真实行为的信用化。两者看似不同,却指向同一核心: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单纯的低价补贴已无法支撑长期竞争。
如今,即时零售已成为生活日常。不同于十年前“只求快”,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餐厅资质、食品安全、就餐体验,甚至商户的存续年限和素人评价。大众点评与高德的竞逐,某种意义上是消费升级的镜像反映。
可以预见,这场交锋不会停留在流量补贴层面,而将进入评价体系、商户信用、用户心智的长期博弈。这也不仅是一场平台之间的商业竞争,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的答案之争。
从2014年的“网约车大战”到不久前的“外卖大战”,观察这些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竞争流变,我们能明白一个道理:或许平台补贴可以带来短期热闹,但唯有重建“可信赖”的评价与信用,才能赢得长期信任。未来,餐饮平台的胜负手,不是“谁补得多”,而是谁能更真实、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