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河南思皓 思皓

权益价19.79万元起, 上汽打造, 理想L6有对手了

近期,智己品牌又有新动作——LS6完成了新一轮更新,与此前版本相比,这次最大的变化在于新增了增程动力,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在价格方面,该车优惠后的价格可以达到19.79-26.99万元(具体询问当地经销商),这样的价格,意味着无论是偏向纯电体验还是希望缓解续航焦虑,都能在同一车型中找到合适的版本。

外观是消费者接触LS6的第一印象,而这一代车型在造型上较上一代进行了升级。整体风格从此前相对圆润柔和的设计语言,转变为更加硬朗、力量感突出的造型,贴合了当下SUV消费群体偏好的审美趋势。

前脸部分,智己LS6最具辨识度的变化来自全新的T型灯组设计。细长锐利的LED灯带在夜间点亮时极具科技氛围,竖向灯带不仅拉伸了车头的视觉高度,还在动态灯效的加持下增强了车辆的辨识度。主灯组被下移至中下部区域,整体布局更简洁,并通过黑色梯形进气口与前唇装饰凸显运动气质。品牌Logo被移动至引擎盖前端,突显简洁化的趋势,也让前脸层次更为分明。整体而言,前脸既有科技感又兼顾力量感,尤其在夜间具备极高的识别度。

车身侧面展现出干练与稳重的结合。隐藏式门把手与磁吸式开合机制在保证视觉整洁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风阻,契合新能源车追求能耗优化的理念。20英寸空气动力学轮毂的造型简洁大方,带来不错的视觉冲击力。腰线平直,贯穿前后,赋予车辆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动感的姿态。整体比例协调,车顶线条略带溜背感,既提升了空气动力学表现,也避免了方正SUV常见的笨重感。

车尾部分延续了智己家族惯用的贯穿式尾灯,但在细节处理上更具锐度。尾灯内部采用复杂的光源设计,点亮后层次感清晰,夜间效果出众。小鸭尾扰流板与下方横向线条拉宽了尾部视觉效果,使整车看起来更为宽大稳重。扩散器风格的装饰为车辆增添了运动气息,整体尾部设计简洁利落,没有过度堆砌,传达出硬朗和现代感兼具的视觉体验。

进入车内,智己LS6带来的则是科技与豪华的双重享受。新车内饰延续了智己品牌注重“屏幕交互”的理念,中控台上那块27.1英寸的超大屏幕无疑是全场的核心。分辨率达到5K水准,显示效果细腻清晰,操作流畅度媲美平板电脑。

语音助手功能支持多轮对话与连续指令,实际体验中几乎可以替代绝大部分物理按键的操作。比如说,用户只需一句“帮我开空调到23度”,系统便能立即响应。智己的车机还支持持续OTA升级,这意味着在未来,车辆功能会不断增加与优化,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显得落伍。

导航系统同样值得称道。它不仅内置高精度地图,还支持实景导航与AR增强现实技术。在复杂的城市路况或立交桥环境下,屏幕会通过实时画面叠加虚拟指引,直观清晰,避免驾驶者走错路线。这一功能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多见,可谓是智己LS6的亮点。音响系统配置同样不容忽视,LS6搭载了7.1.4声道音响,并在车顶增加了天空扬声器,使音场覆盖更加立体。对于喜欢音乐或影音娱乐的用户来说,这样的配置能够提供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增强了长途出行的舒适性。

作为一台中大型SUV,智己LS6在空间表现方面同样没有让人失望。得益于接近3米的轴距,前后排乘客的乘坐空间非常充裕。即便是身高超过1.8米的乘客,进入后排也能获得舒展的腿部和头部空间,不会有局促之感。

座椅方面,前排提供多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以及记忆功能,副驾驶更是配备了“零重力模式”,能够大角度放倒,长途休息时非常实用。后排则采用宽大的坐垫与柔软填充物,支撑性和舒适性兼顾,还支持靠背角度调节,进一步提升乘坐体验。

座椅材质方面,高配车型采用真皮或高级仿麂皮材质,质感与档次感出众,而低配车型的织物座椅也保持了不错的舒适度和透气性,适合夏季长时间使用。对于注重家庭用车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配置分层,既满足了入门用户的实用性,又提供了高配车型的豪华享受。

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居中辅助、前向碰撞预警和主动刹车等功能,搭配高精度毫米波雷达与环视摄像头,实测在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工况下介入积极、控制平顺,能明显降低长途驾驶的疲劳感。部分高配车型还提供NOA(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支持自动变道、上下匝道,在路况清晰的高速环境中基本可以做到“解放双手”,这是此前很多传统品牌迟迟未能普及的功能。

动力方面,其中智己LS6 2026款 增程 66 Max,搭载1.5T增程动力,发动机最大功率114kW;电动机总功率230kW,电动机总扭矩430N·m,纯电续航450km,综合续航1502km。在实际驾驶中,单电机版本的动力输出偏向平顺线性,初段加速不急躁,中后段再加速能力也足够,高速超车信心充足;而双电机版本则明显更偏运动取向,电门响应极快,起步推背感强烈,连续加速过程几乎没有动力衰减,无论是单电机还是双电机,电机噪音控制都很出色,隔音处理也到位,急加速时舱内依然保持安静。

底盘调校层面,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布局,高配车型搭载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气悬架系统。实际试驾中,底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车身在快速变道时姿态控制得很稳,支撑感充足而不生硬。低速通过减速带和坑洼时悬架能有效化解震动,多余的颠簸被抹得很干净,属于偏舒适取向的初段调校。随着速度提升,CDC系统会根据车身姿态实时调节阻尼,抑制侧倾的效果明显,高速巡航状态下车身稳健感接近这样的运动型纯电轿车,但整体滤震更细腻、韧性更好。

转向手感方面,电子助力调校有舒适、标准、运动三档模式可选。舒适模式下方向盘轻盈,便于城市低速掉头与泊车;运动模式下力度增大且指向更紧凑,高速超车与连续弯道的支撑感更强。刹车踏板调校行程适中,前段回馈自然,没有很多电动车常见的“木感”,制动力释放线性可控,紧急制动姿态也算稳定。整体来看,底盘设定达成了一个平衡:不像传统运动轿车那样追求极限操控,也不至于完全牺牲驾驶乐趣来换取舒适,它更像是试图为主流用户提供一种“日常舒适+偶尔激情”的驾控体验。从一款家庭取向中大型纯电轿车的定位来看,这种思路是合理的。

总结

在完整体验了的方方面面后,它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稳中求进”。无论是设计还是空间,它都力求均衡;在配置、电驱系统、底盘调校等硬核层面,它也并未偷工减料,反而交出了一份颇具竞争力的答卷。如果从购车决策角度来衡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配置丰富:驾驶辅助和车机系统堪称同级一流水平,未来OTA潜力较大;空间充裕:车身尺寸接近中大型轿车,乘坐舒适性强,满足家庭出行需求;底盘高级感:采用高规格悬架结构和CDC系统,驾乘质感突出;补能便利:800V平台带来的快充效率极高,缓解里程焦虑。

综合来看,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的一次扎实尝试,它没有追求噱头式的极端参数,也没有盲目堆砌豪华感,而是更脚踏实地地去完善主流用户真正需要的部分,如果你也对这款车感兴趣,可以去试驾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