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提示词工程第2篇–图像提示词与对话提示词的思维模式辨析
提示词工程不只是“写一句话让AI动起来”,而是一种对模型行为的深度引导。尤其在图像生成与对话交互这两大场景中,提示词的设计逻辑截然不同:一个偏视觉构图,一个偏语义引导。新手常常混用思维方式,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完全失效。本文将从底层认知出发,拆解图像提示词与对话提示词的差异,帮助你建立更清晰的提示词设计框架,少踩坑、快上手。
2025年8月,Google发布了代号为”NanoBanana”的Gemini2.5FlashImage模型,这是一个在图像生成和编辑方面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的AI模型。
但是,拥有强大的工具只是成功的一半。真正决定生成图片质量的,是你如何与AI”对话”——也就是提示词的写作技巧。
而目前来看,专业的用户在使用大模型时,往往能生成更加令人惊艳的作品。比如一个油画专业的用户在生成一幅油画图像时,可以通过更加精细的绘画指令,让大模型生成比普通用户随意提问下的更好的作品。
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图像生成需要的是专业的视觉思维,而不是常见的语言思维。
首先,我们回顾下提示词(Prompt)的定义。提示词是用户与大模型交互时输入的指令性文字,用于引导大模型生成符合需求的内容。
对于常见的对话生成场景来说,我们的提示词可以是一个简短的问题,让大模型帮助我们搜索信息;也可以是详细的指令,引导大模型输出详细的解决方案或者直接产出文档内容。
然而,对于图像生成场景,我们需要运用视觉思维去描述我们的需求,也就是通过视觉化的场景构建、空间关系梳理、细节补全等,形成具体而清晰的提示词内容。
这里笔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视觉思维的应用。
假设你计划装修一下你的卧室,需要确定买什么物品以及如何摆放。这时,你可能不会先列文字清单,而是随手拿出一张纸,开始画简单的草图。
第一步是用视觉构建核心的场景框架。比如在靠近墙角的位置画一张床,在床的侧面画一个衣橱,在墙面上标记一些装饰品等等。
第二步是用视觉关联情境与细节。想到你未来会有个宝宝,你会在床边画一个“小围栏”区域,然后里面放置一些小玩具的简笔画。这是用视觉思维在思考,宝宝可能需要专属的空间去玩耍。
第三步是用视觉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完成初步草图绘制之后,你会再次审视,进行装修方案的调整,比如发现健身器材、书橱等都在一个位置集中摆放,可能位置太挤了,你会思考能不能把书橱换成一些更小巧的书桌等。
最终,你看着这个完整的草图,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勾勒出你期望的卧室画面,这张草图也成为了你和装修公司沟通的参考。这个“手绘+思考+修正”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视觉思维应用。
在了解什么是视觉思维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炼出视觉思维的4项基本原则。帮助我们用提示词,让大模型生成期望的图像。视觉思维的4项基本原则如下:
1、具象化。需要用视觉可描述的语言去描述画面的主体。
图像提示词示例:
正确的具象化表达:
“一位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女性,坐在咖啡厅靠窗的位置,手持拿铁咖啡,温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脸上形成光影”
错误的抽象表达:
“一个快乐的人在享受生活”
用Banana生成的效果对比,左图为正确表达,右图为错误表达:
2、空间性。需要考虑画面中的构图、位置、层次关系。
空间层次清晰的表达:
“前景: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占据画面右下角中景:一对情侣在公园长椅上交谈,位于画面中央偏左背景:模糊的城市天际线,夕阳西下,温暖的橙黄色天空”
空间关系模糊的表达:
“玫瑰、情侣、城市、夕阳”
用Banana生成的效果对比,左图为正确表达,右图为错误表达:
3、风格化。需要明确艺术风格、技法、质量要求。
风格明确的表达:
“日式极简风格室内设计,榻榻米材质地板,原木色茶桌,白色墙面,一束插在竹制花瓶中的樱花枝,自然光从左侧窗户洒入,专业建筑摄影,佳能5D4拍摄”
风格模糊的表达:
“一个好看的房间”
用Banana生成的效果对比,左图为正确表达,右图为错误表达:
4、精确性。在希望凸显的画面细节,用精确的词汇去控制视觉效果。
精确的词汇选择:
“深邃的宝石蓝眼睛”
没有强调细节:
“蓝色眼睛”
用Banana生成的效果对比,左图为正确表达,右图为错误表达:
同样,笔者给出对话思维需要具备的3项基本原则,分别是概念性、时序性、交互性。注意,在图像提示词中使用了对话思维,可能会难以控制AI生成图像的效果。这里,举例介绍下对话思维原则在对话提示词中的应用,以及在图像提示词中的误用案例。
1、概念性。在对话中往往涉及到事件、主题、观点等描述,需要用较为准确的概念去界定这些内容。
对话提示词的较为准确的概念表达:
“分析一下团队合作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解释时间管理的核心原则””描述快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图像提示词中使用了不准确的概念:
“请生成一个关于快乐的图片”、”创造一个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画面”、”表达时间流逝的概念”
2、时序性。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对话
对话提示词的时序逻辑:
“你需要首先分析XX问题的背景,然后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图像提示词不需要时序逻辑:
图像是瞬间的视觉呈现,不存在”首先…然后…最后”的概念
3、交互性。对话过程中延续多轮对话,需要考虑交谈的上下文内容
对话提示词的交互特征:
“基于我刚才提到的财务状况,请给出投资建议””继续上面的话题,我还想了解…”
图像提示词是独立完整的:
每次图像生成都是独立的,需要包含所有必要信息
最后,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下图像提示词和对话提示词的思维模式辨析。
这里,我们有一个需求,是想要一张表现”奋斗精神”的图片。
如果直接用对话思维去编写提示词–“请生成一张体现奋斗精神的励志图像”,生成的图像是
这里参考上文提到的视觉思维原则,重新给出提示词–“一位25岁的亚洲男性程序员,穿着灰色连帽衫,坐在现代化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专注地在MacBook上编程,桌面上放着半空的咖啡杯和几本技术书籍,夜幕降临但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城市霓虹灯在窗外闪烁,侧面45度角拍摄,戏剧性的逆光效果,电影级别的色彩分级,索尼A7R485mm镜头”,生成的图像是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案例中,对话思维关注的是抽象概念”奋斗精神”,在生成的图像中附加了“RISE”、“GRIND”等相关词汇去说明“奋斗”的概念。
而视觉思维关注的是具体的视觉元素,在指定具体的人物、环境、动作、光线、拍摄角度等要求之后,可以控制AI生成更一幅既有看得见客观事物,也能感知主观氛围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