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最有“人味”圆桌论坛: 不完美创业者才能做出伟大产品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 9月10日至13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下称“外滩大会”)在上海市举办。
9月12日,在“全球AI投资展望——AI创业的爆发与中国机遇”见解论坛上,一场关于AI的圆桌论坛——“AI应用落地首战——智能体时代是否降临”颇受各方关注。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某些论坛中,圆桌论坛往往成为“主持人抛问题、嘉宾依次回答问题”的模式,但在这一场圆桌论坛中,嘉宾与嘉宾之间你来我往、偶有争辩,从最初的“文科/理科/工科”身份起就擦出“火花”,后更是延伸到对行业的深度探讨。
在这场圆桌论坛中,36氪CEO冯大刚担任主持人,嘉宾有明势创投的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蚂蚁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及企业发展部总裁纪纲,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
AI应用落地首战圆桌论坛
如何区分“代理人”和“应用”
龙宇:把不愿意干的交给“代理人”去干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AI行业,agent(代理人)和application(应用)是高频词,目前两种说法混淆使用,有的AI产品既被称为agent,也被称为application。
龙宇认为,agent的字面意思就是代理人,用户不爱干的事情就交给它,让它去完成。而application,是用户愿意去做、主动去参与的。
“你不愿意完成的任务交给它(agent),但是你自己要主动享受的事情,你绝对不会让别人替你去做,游戏、吃饭、恋爱……这中间的区隔非常清楚。”龙宇说。
纪纲认为,每人每天有3个“8小时”。抛开无法进行交互的8小时睡觉时间,另有8小时会是“屏幕时间”。进入AI时代,会有大量的AI agent在这段时间内帮助用户提升效率。“我觉得,未来每个人都会有general agent(通用AI代理人),它一定不是把所有的问题自己闭环处理,可能要跟垂类的去交互。”
另外,黄明明认为,大家夸大了大模型对agent或者是应用层的吞噬能力,反而在判断早期创业者时,忽略了其是否真正切入到用户有刚需痛点的问题上(注: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表示,大模型会“吃”掉90%的agents)。
黄明明还表示,在AI行业,最大的潮水是模型能力的提升。创业者要跟着潮水往上走,而不是被它淹没——这对大多数做agent的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和上一代创业者比较
“不完美创业者才能做出伟大产品”
如果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与AI时代的创业者放在一起比较,黄明明认为,很多前一代创业者会把效率卷到极致,但进入AI时代,一个人怎么卷都是卷不过AI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认为能做出比较伟大产品的人——这个人身上得有点‘人味’。”黄明明称,这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性,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其缺点,人性中的好和坏都能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不完美的创始人,才能做出相对完美甚至是伟大的产品。
龙宇也认为,如果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还在世,他所有的缺点将不复存在,他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把个体洞察到了极致。他不一定是好的科技领导者,但却是好的科技远见者。
“(创业者)要么在A做到极致,要么在B做到极致。要么就是纯粹的、有高尚趣味的、对未来有无限想象的、思考到极致的人,要么就是一个超级机器,这都没有问题。”龙宇说。
纪纲也表示,从他的观察来看,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代创业者面临的技术难度较高,好的创始团队对模型等东西有深刻的理解。
如果要让智能体更加智能,更加能普惠到普通大众,那行业各方应该做什么?
龙宇表示,基于行业情况(资源和投入)来看,希望行业各方形成合力。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最好不要做同质化竞争,每个人尽早找准自己在行业生态体系中的位置,用较少的资源推出高质量的行业表现,而非消耗在同质化的竞争中。
黄明明则回归到其所在的投资行业来讨论,他认为投资人应该对年轻创始人有更多的耐心、更高的宽容度。AI原住民这一代人可能是真正能做出下一代超级智能体的创作者群体,应当允许他们身上有更多个性化的风格,而不是用一个严格CEO的标准去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