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苹果在印度组装 iPhone 17 全系, 美国市场迎来“印度造”

数码 I 渝码科技

据彭博社 8 月 19 日消息:苹果公司已正式启动 iPhone 17 系列的全球产能大迁徙-四款机型、100% 印度组装,且首批货源将全部空运至美国市场,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印度首发”。

意味着,当 9 月新机正式开售时,美国消费者拿到的首批 iPhone 17 包装盒侧面,将统一印着“Assembled in india"。

为什么是印度?为什么是全系?

过去四年,苹果在印度的策略是“小步快跑”:先低端、再高端;先旧款、再新款。

而今年库克直接押注全系首发,媒体分析称主要涉及关税、产能、地缘三重因素影响。

首先基于关税避险方面考量,新一轮中美关税让从中国出口的高端 iPhone 成本抬升 7%-9%;而印度对美国出口关税为零,仅此一项即可节约 15 亿美元/年。

产能方面,塔塔霍苏尔园区与富士康班加罗尔新厂 7 月同时竣工,两条产线良率已追平郑州,月产能合计 1200 万部。

再加上原有纬创、和硕产线,印度已具备全系首发的物理条件。

此外,出于美国大选年可能出现的贸易不确定因素影响,库克需要一条“无关税、无政治噪音”的第二条通道。

而 2025 年 4 月的空运 5 架次、150 万部 iPhone 的“紧急演练”已验证该通道可行性。

“印度造”首批机流向何方?

至于“印度造”的具体流向,彭博社称,9 月首批开卖的“印度造”iPhone 17 系列将几乎全部流向美国本土,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首发、印度专供”;其余部分则流向欧盟市场。

据 2025 年 3 月生效欧盟《净零工业法》要求,进口电子产品至少 40% 的制程能耗来自可再生电力,否则将被征收碳边境调节费(CBAM)。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与卡纳塔克邦的苹果代工厂目前可再生电力占比≈65%(主要依赖风电与光伏),满足甚至高于欧盟标准。

而中国郑州、成都工厂则刚好卡线,其可再生电力占比≈35%。

基于此,苹果在欧盟首批货源采取60:40 的“安全配比”;也就是,其中首批货源 60% 来自印度,可拉高整体可再生电力权重,确保合规免罚。

而剩余 40% 则继续采购中国造,此举兼顾了产能弹性,同时可避免被欧盟贴上“完全撤出中国、制造地缘风险”的标签。

中国市场首批 iPhone 17 将 100% 中国造

官方渠道(Apple Store、苹果官网)信息显示,所有国行机型包装背面均印有“Assembled in China”;具体则由富士康郑州、成都两大园承担全部首批备货。

主要基于国内供应链成熟度考虑,例如镜头模组、VC 均热板、不锈钢中框等精密件在郑州 200km 半径内即可配齐,而印度目前仍需从中国进口 90% 以上零部件。

同时,还可照顾国内消费者情绪,多家国内媒体直言“国行不是印度造,果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因此,9 月 20 日首销当天,中国消费者拿到的所有 iPhone 17 均为“100% 中国造”,与印度生产、专供美国的版本彻底分流。

供应链地震:谁在受益?谁在焦虑?

媒体指出,此次苹果产能迁徙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塔塔电子及印度政府,对塔塔电子而言,其拿下印度 iPhone 50% 总装订单,未来两年资本开支翻倍至 40 亿美元。

而印度政府方面,据预测 2025 财年 iPhone 出口额将突破 2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因而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与此相反,中国果链则陷入焦虑局面,立讯、歌尔等已接到苹果通知,2026 年起需“随产能转移”至印度或越南,否则订单递减。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在班加罗尔富士康园区预留 iPhone 18 Pro Max的试产线,预计 2026 年春季实现印度首发+印度独占一个月,进一步测试“完全去中国化”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一场 供应链价值观的重塑:

当关税、政治、ESG、消费者情绪全部指向 “多元化” 时,印度成了苹果目前唯一能够同时满足 规模、成本、良率、关税豁免 四大要素的基地。

下一次当用户打开一部美版 iPhone 17 Pro,别忘了其可能先搭乘 金奈—安克雷奇 的货运航班,再转陆运到 Apple Store 的柜台。

库克用 15 亿美元的关税节省,给“印度造”盖上了苹果的印章,也给全球电子制造业写下了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