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内部权力重划, 新任应用CEO将全面接管产品与商业化
OpenAI近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高层人事与架构调整。据TheVerge报道,OpenAI此前任命的应用CEO(CEOofApplications)FidjiSimo将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与商业化人物,从而让联合创始人SamAltman能够抽身,专注于他认为对公司未来更具决定性的宏大议程。
根据新的架构,Simo将直接向SamAltman汇报,并全面接管OpenAI的产品、技术、市场、财务和法务等核心运营部门,管理公司大约3000名员工中的绝大部分。这意味着首席运营官BradLightcap、首席财务官SarahFriar以及首席产品官KevinWeil等关键高管未来都将向Simo汇报。Simo的任务非常明确:将OpenAI这家目前在运营上略显混乱的初创公司,改造为一个纪律严明、能够持续盈利,并为未来可能上市做好准备的成熟科技企业。Simo的履历让她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她在Instacart期间成功领导公司上市,并曾在Facebook(现Meta)工作十年,负责过核心信息流、视频广告等产品的规模化和商业化,经验极其丰富。
这次权力交接也让SamAltman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Altman自己也坦言,他无法同时运营四个属性不同的“公司”:一个庞大的消费科技公司、一个需要万亿级别资金投入的超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一个前沿的研究实验室,以及一系列关于机器人、新设备和脑机接口的“疯狂想法”。将应用和商业运营的担子交给Simo后,Altman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认为更能决定OpenAI最终高度的领域。他将继续直接领导公司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前沿算法研究以及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官JonyIve合作的消费硬件项目。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将投入精力与Worldcoin的CEOAlexBlania共同创立一家完全独立于OpenAI的新公司MergeLabs,致力于开发侵入性更小的高带宽脑机接口技术,直接对标ElonMusk的Neuralink。这表明Altman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具体的产品运营,转向了构建下一代AI所需的根基,并探索人类与机器融合的终极形态。
这一内部的战略分工,与Altman对当前AI行业状态的判断不无关系。近期,他多次公开表示,当前的AI领域存在明显的投资泡沫,与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非常相似。他认为,“当泡沫发生时,聪明人会对真实内核过度兴奋”,并直言一些只有三名员工和初步构想的AI公司能获得数亿美元的“疯狂”估值,这并非理性行为。不过Altman也强调,泡沫的背后是真正的技术革命,正如互联网最终改变了世界一样,人工智能的长期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他预测,在这个周期中,“有人会亏掉一大笔钱,也有很多人会赚到一大笔钱”,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结果将是巨大的净收益。
结合这种认知,我们或许就能理解OpenAI权力重组背后的部分原因。一方面,OpenAI需要Simo这样务实的商业领袖,专注于将现有技术(如ChatGPT)打磨成稳定、可盈利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坚实的商业基础,以确保公司能够安全地穿越任何可能到来的市场寒冬。另一方面,也需要Altman自己着眼于未来十年的竞争格局,在决定行业终局的核心要素上进行豪赌,即算力、算法和颠覆性硬件。Altman曾宣称OpenAI未来在数据中心建设上可能需要投入“数万亿美元”,并正在探索“新型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这与他对短期市场泡沫的警惕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凸显了其战略的二元性。
随着Simo的到任,OpenAI的商业化进程无疑将全面提速。Simo在Facebook期间主导移动端商业化和视频产品爆发式增长的经验,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她的任务是将OpenAI庞大的用户流量(据称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达7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收入,为Altman在前沿领域的探索提供充足的“弹药”。尽管详细的战略规划尚未公布,但一些商业化尝试已经箭在弦上。
据报道,最快在今年秋季,OpenAI就可能在ChatGPT的购物搜索结果中引入联盟营销链接作为初步试水。近期,ChatGPT在搜索和产品功能上的更新也愈发频繁,旨在整合更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互动体验,目标是将庞大的用户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收入。这一系列举动都表明,OpenAI正在努力从一个技术驱动的实验室,向一个成熟的商业实体转型。这次权力转移,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通过明确的内部分工,试图在应对当前市场狂热与布局遥远未来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确保公司能在这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漫长竞赛中,既走得稳,也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