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中国电信发力低空新赛道
(记者林碧涓)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部长李乐成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就,并详细阐述了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而这六大方向高度契合低空产业发展。
低空经济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正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面对这个万亿级赛道,通信运营商纷纷加大创新投入与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低空经济乘风高飞
如今,低空经济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场景。在各类展会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先进装备吸引着众人目光;在日常生活中,从低空外卖、无人机足球,到应急救援、影视拍摄,丰富的应用场景充分彰显出低空经济的巨大活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表示,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2万亿元,到2035年可能突破6万亿元。
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的共同推动下的结果。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低空经济,指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实现安全健康发展。”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常州等15个城市已宣布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100个示范项目。
在技术层面,软硬件协同发展,为低空经济筑牢发展底座。软件上,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通过高精度流体仿真,为飞行器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撑,能够满足气动性能、气动载荷、气动干扰等多方面的数值仿真需求,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设计可靠性。硬件上,我国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总量已达2300件以上,技术实力持续增强。
破局低空通信,构建安全闭环
对于低空经济而言,通信保障不仅要“连得上”,更要“传得快、算得好”,这直接关系到飞行器安全运行与应用场景顺畅落地。
作为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低空网络建设。
在近日举行的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中国电信率先发布城市级低空安全和服务保障体系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中国电信“1+1+3+N”能力体系,以“一网、一平台、一中心”为核心架构:“一网”统筹低空基础设施建管运营,“一平台”构建“可飞、可控、可管、可靠”的城市低空服务监管平台,“一中心”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在低空基础设施网方面,通过规划建设通信、导航、监视、反制等一体化设备网络,结合天翼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实现多设备接入、多模式组网、多源数据融合及集约运维,有效解决低空基建分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芜湖、苏州、天津、贵阳等地落地。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中国电信升级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星巡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星云低空飞行作业平台三大平台,构建起涵盖地面起降基础设施、飞行监管和飞行应用全面的低空经济监管服务体系。其中,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低空基建标准、组网、设备管理等行业问题,实现低空基础设施自动规划、多模式组网等功能,首创多源感知组网模型,赋能低空基础设施高效管理。
激活场景潜能,助力民生服务
从“空中警察”到“农田医生”,从“应急先锋”到“物流小哥”,低空技术正融入千行百业的日常,以场景创新助力民生服务提质增效。
低空+提升城市执法与应急响应效率。铜陵市公安局和中国电信依托天翼低空卡合作打造5G警用无人机应用能力,在城市主城区和核心交通枢纽、犁桥水镇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日常巡逻和应急处突工作,实现5分钟出警能力,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安徽电信携手安徽省邮政公司、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芜湖市交通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启航“低空应用创新联合体”,将在物流运输、无线管理、监管服务、森林防火、交通执法、植保飞防、医疗配送等领域开展联合创新。
低空+实时监测,促进生态保护。在江西萍乡,无人机在环境保护及森林防火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无人机能够及时发现森林区域的异常高温情况,为消防部门提供宝贵的灭火时间。同时,无人机还定期巡查城市周边区域,有效制止了多起违规焚烧行为。
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实现高效智能化突破。苏州电信打造江苏省内首个5G+泛低空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项目,通过5G无人机和天翼星云远程管理平台,实现样本运输全过程智能化、高效化管理。自试运行以来,每天约30架次的无人机交替穿梭在医院总部与各院区之间,运送样本数达到8000管,较传统的汽车运输平均节省时间近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