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成为下一个“英特尔”? 日媒称台积电2nm产线将不再用大陆设备
前段时间,美持有英特尔10%股份的消息传出后,就引起了科技圈的热议。很显然,英特尔就是美国进入“商场”的第一步,那么下一个会是谁呢?
很多人都在喊话台积电、三星,要“小心点”,毕竟美重振本土制造业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然而就在咱们还在看戏的时候,台积电已经开始行动了,果然是怕成为下一个“英特尔”啊,彻底不装了!
根据日媒的报道,台积电在布局最新的2纳米生产线时,决定不再使用中国大陆生产的设备。此举的目的太明显了,就是为了避免激怒特朗普。
说起来,台积电这个决定并不令人意外。这几年,美国不断加码对华技术限制,芯片正是核心战场,而身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也被盯的很紧!有知情人士透露,台积电是受到美国正在酝酿的“芯片设备法案”的影响——这个法案一旦落地,拿了美国政府补助的企业就不能再买某些“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的设备。虽然没点名,但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中国大陆的供应商。
不过有意思的是,台积电并没有一刀切地“去中国化”。日媒的报道还提到,他们正在梳理材料与化学品供应链,打算降低在中国台湾和美国业务中的大陆成分,但同时却计划加强和中国大陆本土供应商的合作,以满足其在大陆工厂的需求。换句话说,台积电也在试图“两边都不得罪”,执着于要把“墙头草”的角色扮演到底。
事实上,在华为被美制裁之初,台积电就已经做出了选择。赴美建厂只是后续的加码,就算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也只是绕不开一个字——利!台积电的董事长魏哲家多次强调,正在加速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建设。
而一旦美先进生产线搭建完成,未来美工厂很可能会承担其最先进的2纳米及更小芯片约30%的产能。把最先进的芯片技术都放在美国,这明显是在配合美国的供应链回流策略。
但回头看看,台积电其实早年的一些先进制程中是用了大陆设备的。大概一年前,他们就曾经打算在3纳米生产线上更换掉大陆设备,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产线迁美,另一方面也是想提前避开监管风险。不过换设备可不是换手机壳那么简单——哪怕只是非核心环节的调整,都可能严重影响良品率和产能,甚至导致质量波动。
而中财的刘春生教授则表示,台积电的这个决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个代价就是成本肯定会上升——新设备采购、调试、停产改造,哪哪都需要砸钱。第二个代价就是台积电会失去大陆供应商原有的价格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质量下滑、短期内良品率可能会波动,甚至影响芯片性能等。
至于对大陆设备企业来说,失去台积电这种级别的客户,短期内肯定不好受。营收会受影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也会更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压力也可能变成动力。比如中微公司这样的企业,正在加速高端技术的自主研发,努力构建更独立的产业链。刘春生认为,长期来看,这或许会倒逼大陆企业走出一条更扎实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大陆芯片行业并没有放慢脚步。华为的AI芯片在不断优化性能与功耗,紫光展锐的5G芯片正逐渐扩大应用范围,中芯国际则在成熟制程上稳步扩产、在先进制程上努力追赶。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也有突破——比如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络,为“东数西算”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到底,芯片行业的竞争从来不只是企业之间的事,更是国家战略和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折射。台积电的选择,是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大陆企业的应对,则让我们看到技术自主的迫切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