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寒武纪能否按下国产AI芯片替代“加速键”?

寒武纪业绩爆发并非偶然,是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政策层面,国务院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地缘政治因素也为国产AI芯片发展带来了机遇。美国持续收紧对中国的高端芯片管制,国内企业对国产替代的需求愈发迫切。

对于寒武纪而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中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预计达337亿美元,2027年有望突破400亿美元关口。在国产替代进程上,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中,国产芯片占比已从2023年的14%跃升至34.6%,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55%,形成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的市场格局。

2025—2026年或将成为寒武纪乃至整个国产AI芯片行业的关键转折点。寒武纪要想在这场国产替代浪潮中脱颖而出,将政策窗口期转化为技术护城河是关键。一方面,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芯片性能与技术水平,加快先进制程的研发与量产;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软件生态,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

寒武纪的未来或许不止于国内市场,全球AI芯片的牌桌才是其终极战场。

记者魏银科